《以漂浮方舟重新構想上海前水泥廠倉庫效果圖》
預計2026年完工的「萬米倉」改造計畫,以方舟般的漂浮體積形式,方舟下方以分層花園展開,屋頂也設想為一個公共空間。
馬岩松(創始合夥人)說:”工業遺產被保存利用,不僅因為他承載歷史記憶,重要是他賦予未來歷史感,我們不需要鞏固工業美學,而是專注當代和未來精神。”
在不斷發展的建築視覺化世界中,建築渲染圖軟件正在成為建築師、設計師和創意專業人士的寶貴工具,幫助他們在專案中即時獲得新鮮逼真的視角。
渲染將願景訴說編成現實
■ 除了現有的tools之外,為什麼企業人士及國際上知名的事務所,還應該考慮讓專業渲染團隊執行優化的技術及虛擬體驗服務呢?
我們希望深入探討其優勢,特別是在超快速渲染和追求真實感領域中。
■ 建築效果圖這門技術在歐州及美國已是一項深根已久的專業領域,由於教育訓練的時間需要好
幾年的時間,他需具備對攝影、光線軟件等知識敏感度,精準模擬從而產生非常接近現實的視覺
效果。這也是為什麼普遍建築師都會委外執行而不採納In house的原因。
Ex: Foster&Partners, Zaha Hadid, Snøhetta, MAD, MVRDV ,KPF, SOM, BIG…等設計師及企業他
們無疑是追求令人信服並能夠完整傳達其理念。
■ 台灣的一般建築效果圖和國際公司的有何不同?
最重要的是一張完美的效果圖,能不能傳達所謂的「企業精神」吧。 簡陋低品質的效果圖,反而會暴露建築的缺點,並不會為建築師的作品或是「企業形象」帶來加分。
如今現代化的國家已開始注重「未來精神」「永續」的體現,不再只是透過想像,而是讓圖像轉化爲可以被世人感受和真的能看見的未來。
Image: ArchDaily
撰寫者: Misha Yeh
More Info : https://bit.ly/3eodzWp
Follow IG 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mxmcgi/